Friday, 20 December 2013

各有一套的哲学

”你有一套哲学   我有一串道理“
人人都一样

我们总是
勉强别人接受自己的道理这样使自己痛苦!
把别人的情绪和业章带入自己灵魂更痛苦!
只有挣扎,这一刻在挣扎,也许一生在挣扎
无法释放和解脱。

“有一位朋友, 看听是个有道理和明白事故的人,
但多次看见他对某些人的一句话, 一个动作都套在自己身上,
把自己的灵魂走入别人去, 为别人挣扎
该不该  为某件事挣扎  似乎它 对你的生活多大影响
心底早已认识改变不了  不需挣扎
可以改变的  更不必挣扎”



Tuesday, 19 November 2013

[食记] 怡保新南洋咖啡馆 . Lim Ko Pi

来...今晚我们去lim teh...!
福建话里的 "lim"是饮   "teh"是茶
“limteh" 意思是 "饮茶" - 方言 “yamcha"

在马来西亚经常听见朋友说 ”limteh"
现在   不lim teh 不过带你去 
 " LIM KO PI "


Monday, 18 November 2013

Ipoh Church

St. John's Anglican Church

把车子转进St.John 教堂的大门外宛如踏入英国农庄田园
教堂本身建筑规模不大由红转构造而成



周围多以花草和老树相伴


与教堂相望有一座两层楼的建筑相似牧师的住宅




Address:
St. John's Anglican Church 
Jalan Panglima, Bukit Gantang Wahab,
3000 Ipoh, Perak, Malaysia.



Saturday, 9 November 2013

[游记] 河内 . 还箭湖夏乐闲游

还箭湖 - 周边夏乐闲游
01 June 2013

还箭湖位于旧城市中心
是河内的旅游第一风景区    湖泊四周围绕着树木
如柳树,竹林 和flamboyant trees


清早  由旧城一街穿一街
一巷过一巷    离视线不远还箭湖就快靠近了



湖泊是那么清幽
夏日微风缓缓越过湖泊水面
激起那微微的小波浪
击打湖岸上的树根和沙石


湖泊成为河内居民休闲之处
每一日早晨和傍晚都可看见许多附近居民在散步和打太极
中午时刻不缺人影
 湖畔每一段小距离就有几张石椅

Wednesday, 6 November 2013

[食记] 60's 娘惹菜馆

时光 . 回顾60's 年代马来亚风情的
娘惹菜馆 

还没走进餐馆内可见有个露天用餐处   
店主特意搭一个铁架子好让种植攀藤植物
还有几把电风扇   


既时是中午电风扇没操作也挺凉快   
头顶上的攀藤植物已经霸占了一半的架子
所以  阳光不能直接照射那户外餐桌

选了一个靠经窗外位子
老板和老板娘都是峇峇娘惹 (Peranakan)

Saturday, 26 October 2013

老天爷的游戏

老天爷的游戏总是刺手坏脑
它总是在你最放松  最紧张那刻
给世人玩游戏   动脑筋
有人赔上了生命,青春,钱财,感情,亲情等

当你捉住小小奇迹, 天意总让你必不得已放弃
你 开始 期待了

当你放弃某个念头, 天意总让你有小小的奇迹
你  开始  犹豫了 


Tuesday, 24 September 2013

那 . 自在

随心   随心   自在   自在
他人教我如何感受和看懂这两个形容词

说  和  做
两回事

懂  和  悟
有差别

即使
经常把这两个形容词挂在嘴边

如果
不能把那份执著抛开    用另一个角度看事实
把生活琐碎事件缩小
随心不可能靠近你
它只是经过而已



Thursday, 9 May 2013

改变是必然

改变是必须经过漫长生活上的喜悦和挫折
跌跌撞撞,屡屡白白
渐渐看见生活原来可以有很多种模式
不一定按照规定的行程表
也许途中发现有一个更加适合给自己的行程表

"一步接一步的走着
和我擦身而过的人物事物已不在记忆中
我只想
走向眼前老远的湖泊好让我停下脚步歇一会儿
湖泊踪影越来越接近
越来越广阔
我身来到尽头..我以为那是真的尽头,
哦~ 原来不是湖泊,那是一片广海洋...如天空那么广阔的海洋..”

Monday, 22 April 2013

无所谓

某周的星期一早晨一人在街道上流荡
我把身子靠在一座称Sephora建筑物的外墙
静静地看着T字路口道路来往的人群和车子
许多的噪音围绕我身旁
快速步行的高更鞋声
说着外来语言的游客提着旅游地图在商量往哪儿去
清道夫清理着小巷
眼前的车龙缓慢涌进市中心
我深深地吸气沉沉地呼气好几回
渐渐地我听见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声
身旁的噪音离我越来越远
听见自己和内心在对话


"什么时候...我习惯了无所谓 ?
是不是真的不在乎!?
还是~却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在乎!!?"

实质和事实

"不在乎都是因为我无能力改变,
而渐渐成了习惯不在乎,而不是真正的做到什么都不在乎!" 

Wednesday, 3 April 2013

[游记] - 中横香港 . 冬の夜色

3-5 december 2012

星火灿烂不夜城
星光大道 the avenue of stars

自小到现在香港给我的印象就是繁华都市,
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和逛不完的购物中心。
这片土地由港剧片而产生熟悉感,
香港夜景就是唯一的留恋!

中环夜景 the central 

我第一步踏入香港这片土是
由澳门乘坐游船入境
果然是“钢骨水泥森林”
站在中环站吸了几口烟再搭的士往“洛宾生路”前去
中环半山香港第一个夜晚住宿就在那儿
途中和的士司机谈天起来,他说那儿只有唯一栋酒店而已
吃的还可以不难找原因那儿附近有个
著名的Mid-Level Escalator 方便出入上下山而且它通往许多地方;
车子不停围绕着山边转了好几个弯便停留在酒店大堂前。

朋友问起我这么会住在中环那一带?

因为那儿住宿蛮贵
其实那时候我寻找到的价格不贵还可以接受
而且是在高处地带虽然那地点不在主要购物中心
酒店的单位全都是落地玻璃可以观赏香港夜色
还有一个特点那是它非常靠经太平山

Hotel/住宿 :BiShop Lei International House
No.4 Robinson Road, Mid-Levels CentralHong KongChina (Central)

Nearby/附近 : Mid-Level Escalator

通往 Lan Gui Fong, a place of bars, western restaurants, entertainments clubs, 
也通往SoHo 同样是吃喝地点

靠经太平山缆车站



太喜欢套房里的落地玻璃,
无论坐在休息厅里的沙发上或躺在床上都可以制直接欣赏中环景色



渐渐了解自己原来有偷窥精神
原因就是这大片"L-Shaped"落地玻璃让外面一栋一栋的高楼
在我眼前经距离接触给我制造以往没有的好奇心
很想随手那起一把望远镜瞄向每一个单位正在忙些什么 



在套房另一边的玻璃可以清晰看见较矮的楼房单位生活

“这一栋栋的高楼林立整个岛屿一个繁华城市
可想像他们多时候缺少空间与私隐
想起我国现在居住的单位比较大许多了
周围大小片草地自由呼吸
心想...这里的人或许也同样羡慕我们拥有空间

Mid-Level Escalator 
中还 半山自动扶梯
果然是很长的一个连接手扶电梯也是目前世界最长的电梯
是香港中还和半山连接行人交通系统通

开始我对这行人交通有点混乱
边走边看不知自己走向那一道连接线
有点担心找不到方向回去休息
走到那里通往错误方向也好

尽量别把重点集中在扶电梯和担心方向
把视野集中在电梯移动以外的景色
发现许多这中环市周边特色和生活
从自行扶梯往下看有许多人潮的小巷

中还是香港的主要商业中心
许多跨过金融机构,商业集团和国外领事馆都集中在中还

但还能发掘一些小巷仍然
保留着如港剧画面里的香港八十年代的街景
就是那些一个比一个突出和高高挂起的招牌
中还市已经看不到这些 招牌
就是隐秘在“它”那不起眼的小巷
中环市
“到达香港有种说不出来的心情,没有喜悦,没有兴奋,
没有迫不及待的情绪; 
只有那淡淡沉沉有点严肃的气氛!
这种气氛令我有点不自在。
有好几个也许 !
也许我们这趟四人行来自三个不同年龄阶段,
也许各自内心心情不同,
也许有人的重型摄影机意外掉落在地面,
那份心情有一点点的失落!? 
也许各自追求的旅游模式不一样,
只不过有的是为了迎合,责任,最后回忆!? 
当然我是多么希望是大家走的太累,
血内糖份下降需要找些能吃的补充精力 !”

黑夜里的中环
这是星期一傍晚八时,还有许多人下班敢着搭下一班车
远远望着“集友银行”路旁公共巴士排列几行里面积满了乘客

旺角 .  黑夜人潮
钻进MRT隧道里买了四张Travel Pass
搭了MRT选择在旺角区下站
虽然是星期一
但旺角街道上的人潮挤得像人海
没有Monday Blue 的感觉好像周末市场一样热闹拥挤
旺角街
在旺角街某间饭店享有晚餐
其实  我们真的不知该上那一间吃馆   也不知要吃些什么
乱闯  走进一间餐馆楼坐  下了几道菜
香菇杂菜和羊腩煲  味道还不错   价格不贵
会不会天气太冷  大家吃着羊腩煲太有味了 !
还想再下单   多来一煲
我不赞成   不如给肚子留个空位  吃吃地方小食

我以为只有东南亚才有印度咖喱饭
原来在旺角看见几个大大的招牌写着 “印度咖喱饭店” 

还有这小吃在我国很久都没见过
“龙须糖”   以前小时候很爱吃
后来长大以后渐渐把它遗忘了   
市面也没有好几个人卖这传统小吃

站在一间卖鞋商店门外边等他们选球鞋边观看道路上的人潮
后来发现身后有一档不起眼的小档口没有特别装饰,没有广告牌
就在那鞋店旁边楼梯下由一位老阿嫲卖的“龙须糖”
我好怀念"你”阿 ! 

看起来已有年纪的女士在广场大跳Gangnan Style 










Saturday, 16 March 2013

[游记] - 澳门的天空

2012年的十二月冬天
我来到澳门

香港和澳门相比我喜欢澳门更多更多~ 
香港是一片高楼林立的岛屿,
黑夜里依然灯火辉煌,八街九陌是一个地上天宫繁华城市。
街上的老少行人不断在赶路,赶些什么? 不知道~ 
上了年纪的老人也一样在行人道上赶路!
跟着他们后面觉得自己赶不上他们很气喘,
走在他们前面觉得自己是个障碍物诸塞在人行路上,
常常必要时靠边站---让路! 

澳门的繁华不同香港。
澳门所谓的大厦是赌场而不是香港的购物广场和办公楼。
赌场大厦的LED 和霓虹燈不逊色也不输给香港。
除了赌场之外,这里的有人情味,拥有浓厚旧式老街和香港找不到的宁静街道!


就是没有目的地在澳门逗留五天,
我想不起走过那一条大街,
经过多少个小巷,
多少人和我擦背而过,很模糊!


大三巴附近挤满了人潮大部分是口中说着中国话的外来游客。
几乎每一个都争着目睹大三巴牌坊一面和拍照;
眼前看见人潮和游人的喧哗声使我心无力向牌坊踏进。
安静的角落和街道还是比较适合我!


我以为第二天的早晨游人因该还没涌进大三巴,那么我就可以在牌坊范围漫步。
没料到人潮陆续增加!相机镜头要有技巧的避开人潮才把纯净的大三巴面貌摄取。


澳门到处可见许多西方的天主教堂,而拥有最远久历史是圣保罗天主教堂,
我们著称为 “大三巴”,据说这座教堂前后经历三次火灾, 
如今只剩下前壁成为牌坊也见证了澳门历史!

旧式的邮局就在大三巴前找到!不过看起来好像不再运作了~


 这幅景象好像身在60年代!挺有味道~



澳门很难找到一座像香港那样大型的购物中心,有的其中一家就算是“新八百伴”。
在著名的街道上仍然有许多小小间购物商店,


比如“大三巴街”,“高尾港”,“福华港”,“白马行”它们就在那些旧式上下楼阁营业,
许多普通品牌都能找到还有地道小吃品!



这这个季节里,如果你是个购物狂相信你有潜力和其他游客打拼,
要不然你连一个卖姜糖的小吃店也无法闯进!几乎每一家小店都一样情景,
正是生意兴隆!
对于国外购物还不大有兴趣,边走边摄,
累了便坐下喝杯茶看看路人便是我大兴趣。


大三巴一带,有许多密密麻麻的老楼房还有越过漫长岁月的老街到。


澳门有些著名地和建筑物都与我迅速地擦身而过,
或许当我停下脚步时它已经座落在我身边可是我却不知道“原来是它”!
包括“哪咤庙”只和它的告示牌擦身而过不见它影子!


哦~!还以为我只和“哪咤庙”的告示路牌擦身而过,
原来走着走着我已身在哪咤庙前!!
不知穿过那一道小巷来到大三巴大街某座旧楼向上望是一道很斜巷,
第一步踏入斜巷好像时空穿梭一样回到明朝时代!!



斜港是以状块石头铺设相当有百年历史,
虽然很斜也很吃力但满享受一步一步走在这道沉睡数百年的斜巷。



还没到达顶端眼前看见远远一座小小的古庙,
这就是“哪咤庙”!
昔日的旧城墙遗址与哪咤庙并肩一起。
"旧城墙" 这一带中西合璧,
哪咤庙本身代表着中国文化,
那么座落它身旁的就是西方的天主教堂也是圣保罗天主教堂今天的大三巴。


旅游,带着怎么样的心情和什么人一起出发很重要!

这一次,我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到澳门这片土地呢?

自己也很模糊,心情有点淡淡和懒洋洋~!

在一个寒冷的天气里看见那么怀旧的一片土地和那么僻静的斜港,

即使泡一杯咖啡窝在路旁的一家小店也温馨

就是喜欢每目的地地边走边摄.



我告诉朋友在澳门逗留了五天。
他们给我的反应是
“五天!!?澳门有什么好玩呢?一两天时间就可以完成旅程了!那一定无所事事”
五天,五天里我在澳门该做的简单事却没办法做!
就是~一杯咖啡或一瓶啤酒!在某些不同安静角落和路旁逗留一阵子!
我就像是澳门天空上的一架飞机轻快地飞越过澳门这一小片土地。
留下了什么??


和隆街的转角处有一座像葡式的黄色三层楼房,


采用旧式的花边阳台栏杆和深绿色的百叶窗,

看上去似乎旷废多年。



 忘了是那一天乘坐10路巴士来到路环“马祖阁”总站还下着毛毛细雨。
马祖阁是澳门著名的古迹之一,主要是供奉天后娘娘而且平日时节香火不绝。



庙里来访许多老外游客也有不少当地善男善女在拜天后,
起初想在此求签和查询流年后来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原因,我不想知道太多!


想起以前我必定会在个这么历史悠久的寺庙求签查询流年,
现在我已经没有这种推动力和兴趣。
或许,我已经懂得“当下”!



好想坐在这里的木凳子呆一会儿可惜毛毛细雨变大雨
必须加快脚步离开,
我回头望这些深绿色的长凳子的身影和着一片幽静的环境离我的视眼越来越远了。



这儿是马祖阁附近的海事博物馆大楼。
 没有依照旅游指南介绍那一件间是当地著名“猪扒包”。
我也不知道自己身在澳门何处? 哪一条街?


觉得走累了随便进了一家当地茶楼,下单两碟“猪扒包”和澳门奶茶。


在茶楼里的一位女工作人员看见我们在外提着相机拍个不停,
她好奇便笑着问我们;
“这里有东西拍吗?”
这一幕和这一句话让我想起,
当在我国时看见路边的外来游客也像我们一样提着相机拍个不停,
我也有说过这句话。


其实,当地文化,建筑物,街道,食物对游客永远新鲜感。
我们的成长对自己的土地已经成为习惯,
往往忽视它的存在岁月价值!